文史博览 | 细数云浮风云人物

2023-07-21 来源:本网

图片

  唐代高僧惠能(638—713),俗姓卢,广东新兴人。惠能父卢行瑫,范阳(今河北涿州一带)人,被贬至新州(今云浮市新兴县),后得惠能。惠能三岁即丧父,家境艰贫,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二十四岁时辞母出家,往湖北黄梅东禅寺礼拜五祖弘忍大师。初为行者,随众劳役,踏碓舂米。后因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受弘忍赏识,亲授《金刚经》和衣钵,遂成禅宗第六代祖。

图片

六祖惠能雕像(来源:云浮市档案馆)

  当时佛教内部争夺宗祖地位的竞争十分激烈,惠能多次遇险,最后藏迹于猎人群伍之中,隐居十五年。弘忍入灭之后,惠能才开始传法受戒。此后演化佛法三十余年,弘法度众无数。唐中宗曾诏惠能入京,惠能以年迈风疾,辞却未去。神龙三年(707年),唐中宗敕赐新兴县集成镇龙山麓的惠能故宅为国恩寺。

  惠能在曹溪宝林寺弘扬顿悟禅法30多年,其佛学思想认为“人人皆有佛性,可以成佛”“万法唯心”“佛在我心”“净心自悟”“见性成佛”和“暗不自暗,以明故暗;暗不自暗,以明变暗;以暗现明,来去相因”。这一禅宗“南宗”的佛学思想广泛了影响了国内及日本、东南亚地区,对世界佛教影响深远。图片

  陈璘(1532—1607),字朝爵,号龙崖,原籍翁源县,后落籍东安王疆洞(今云安区南乡),先后任指挥佥事、广东守备、佥书广东都司等职。

图片

陈璘铜像(来源:云浮市云安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陈璘身材魁梧,膂力过人,少怀大志,结交多贤豪,相与谈剑术,讲韬略,尽得其秘。在国家民族内忧外患之际,陈璘决心从军报国。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潮州、连江等地区数万人起事,粤中大震,总督下令熟兵法者爵万户。此时陈璘献策军门,总督大为赏识,命其领兵前往平息,升为指挥佥事。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倭寇大举侵犯朝鲜,朝廷知陈璘有谋略,善用兵,又熟悉倭情,命他统领广东5000兵援朝抗倭。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五月初八日,璘病逝于任内。朝廷以璘平乱抗倭有功,同年九月封赠太子太保。

图片

陈璘战功碑(来源:云浮市云安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朝鲜人民为纪念陈璘在抗倭援朝时所立下的功勋,在陈璘灭倭寇的皇朝里(今德松里)建造了陈璘别庙,并画像赋诗,钦扬他的功绩。万历帝恩准在陈璘的故乡翁源龙田村建造“龙田城”,城内设“太保祖祠”和“太保祠”,钦赐祠联曰:“辟土开疆,功盖古今人第一;出将入朝,才兼文武世无双。”


陈璘石刻(来源:云浮市云安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图片

露梁海战展示馆上挂着明万历帝赐匾“开拓第一功”(来源:云浮市云安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图片

  邓发(1906—1946),原名邓元钊,云浮市云城区人,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著名领袖。

  1906年3月7日,邓发出生于云浮市云城区云城街道榃石塘村一个贫苦家庭。1919年在家乡参加反帝反军阀的示威大游行。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任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小队长、宣传队小队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1月至12月任全国总工会南方办事处候补常委。1926年起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北伐青年工作队队长。

图片

1937年9月,邓发从莫斯科回国到新疆担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并负责领导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和西路军总支队(外称“新兵营”)的工作(来源:云浮市云城区史志办公室)

  1928年秋起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兼全国总工会南方代表。后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常委等职。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后随中央红军进行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拥护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长征期间任中革军第二野战纵队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第二野战纵队第一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陕甘支队第三纵队政治委员。到达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粮食部部长。

图片

参加遵义会议的木刻画,右起第八背窗站立者为邓发(来源:云浮市委宣传部)

  1937年12月,邓发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39年夏回延安后,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书记。1945年9月以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主任身份,参加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会上发言,提出了战后中国工人运动著名的八项主张,得到各国代表的热烈支持。

  1946年4月8日,邓发在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难。毛泽东为他们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周恩来写文章称:“邓发!你是工人队伍里培养出来的领袖!”。

图片

毛泽东为“四八”烈士的题词(来源:云浮市委宣传部)

图片

  李晚(1873—1911),字晚君,号晚发,云浮市云城区思劳镇路心村人,出生于贫苦农家,赋性聪慧刚直,8岁入私塾读书,12岁辍学,在家从事耕种,后到香港以缝纫为业。在香港,李晚在一批爱国志士的熏陶下,产生民主革命思想。当他获悉有一批中国民主革命党人在南洋活动时,旋即赴吉隆坡,进一步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并加入中国青年会。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李晚同几名民主革命党人一起,回到家乡,在腰古圩旁租借了一间民房,开展民主革命宣传工作,为当地官府不容,被逼再赴南洋。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而斗争。

  清宣统三年(1911年)春,李晚随黄兴等取道香港,潜回广州,建立秘密机关,筹划广州起义。起义前几天,不慎泄漏机密,有个秘密机关分部被破坏,几名革命党人被捕。在此紧急时刻,革命党人内部意见不一,有的人主张暂时解散队伍,等待时机。黄兴等于4月26日集议,主张次日起义。李晚极力赞同黄兴的主张,并说:“我们身为革命同志,为了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国,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月27日下午5时半,广州起义爆发,李晚在黄兴率领的120多名“敢死队员”中,高举义旗冲锋在前,攻打清政府两广总督署。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队伍陷入重围。突围之后,李晚等在双门底(今北京路北段)与清军开展激烈巷战,终因后援不继,壮烈牺牲,时年38岁,后被葬于黄花岗,是广州起义七十二烈士之一。

图片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来源:广州市黄花岗公园)

图片

  梁桂华(1893—1927),云浮市云城区思劳镇三坑村人,原名贵华,是中国共产党较早时期的优秀党员,广东工人运动杰出领袖之一。

图片

梁桂华(来源:云浮市云城区史志办公室)

  梁桂华出生于贫苦家庭,14岁到广州当理发学徒,后到佛山等地当理发工人。他团结理发工人,1921年春末,组织成立佛山第一个工会——佛山市理发工会,并被选为会长。1922年春夏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首个入党的云浮人、佛山4名早期党员之一。1922年5月,作为佛山团组织的代表,在广州出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为25名代表之一。1924年7月,被选派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期学习和参加黄埔军校军事训练。1925年5月,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1927年初,任中共香港地委书记。

图片

梁桂华故居(来源:云浮市档案馆)

  1927年,梁桂华参与广州起义的筹备工作,专程回家以400元白银把自家的祖屋典当资助起义,并负责存保起义的枪支弹药。12月11日清晨,广州起义爆发时,梁桂华带领敢死队,配合教导团,浴血奋战,占领广州公安局。广州市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负责指挥工人赤卫队,配合教导团和警卫团战士,与偷袭的国民党军队和美、英、日、法等国军舰展开激烈战斗。13日上午,在与敌人的肉搏中身负重伤,送韬美医院救治时,不幸被捕,在医院前门壮烈牺牲,时年34岁。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