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榴:研读广州大革命史 深挖红色文化富矿

2021-09-28 来源:本网原创稿

  20世纪20年代广州大革命运动,规模大、影响大,意义深远,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绚丽多彩、可歌可泣的篇章。长期以来,党史、革命史工作者致力于研究这一段历史。近日,南方新闻网、文史广东网就广州大革命运动的特点、影响等主题,对广东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专员曾庆榴进行了专访。

  记者:广州大革命兴起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曾庆榴: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是大革命运动兴起的标志;1925年五卅运动,是大革命运动高涨的标志;至1927年春夏,大革命运动从高潮下落,走向失败。

  记者:您能否向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广州会成为早期党组织创建地、革命运动策源地?

  曾庆榴:近代广东风气开通,新事物易于输入,新思潮易于传播,精英辈出,革命运动代有赓续。20世纪20年代初,在省港工人阶级诞生和工人运动开展的基础上,在五四运动的影响、推动下,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帮助下,广州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中共创始人陈独秀亲来广州,指导并主持了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组建工作。广州是继上海、北京之后全国最早建立共产党组织的一个城市。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广东共产党组织积极肩负起改造社会、拯救中华民族的大任,在华南地区发动、组织和领导了一系列英勇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

  记者:广州大革命运动,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人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开拓?

  曾庆榴:首先是通过工人运动奠定广州作为大革命运动中心的基础。主要包括1922年春的香港海员罢工、1924年8月沙面洋务工人罢工、1925年6月开始的省港大罢工。第二是通过农民运动增强大革命运动的实力与声威。大批革命知识分子纷纷到农村去,将农民组织起来,开展维护农民利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和各种斗争。第三是武装斗争、军事工作的探索与开拓。共产党人在参与黄埔建校、建军的过程中,对在军校、军队中推行“党代表制”和开展这队政治生活,作了大量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和开拓。

  记者:广州大革命时期都有哪些革命精英?

  曾庆榴:创党初期,陈独秀三次到广州,在广州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李大钊到广州出席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毛泽东三次到广州,出席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为适应大革命运动发展的需要,党从全国各地和旅欧、旅俄回归的人员中,选派大批干部到广东工作,主要有瞿秋白、蔡和森、张太雷、周恩来、刘少奇、邓中夏、李立三、陈延年、罗亦农、熊雄、恽代英、李富春、蔡畅、邓颖超等;广东著名的革命者有谭平山、苏兆征、彭湃、杨匏安、阮啸仙、刘尔崧等;越南革命志士胡志明,也在广州工作过。羊城的大街小巷,留下了他们战斗、奋进的足迹。这种情况,极大提升了广州在大革命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记者:在当下,如何深挖广州大革命红色文化富矿?

  曾庆榴:当前,深挖广东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富矿,既应积极,又应稳妥。积极,就是加大发掘力度,将有历史意义的红色史迹更多地找出来,保护好,利用好。稳妥,则是要端正指导思想,认真做好考证的工作,将有关史迹的真实性及其历史蕴涵查清查实,为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物简介

  曾庆榴,广东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专员。曾任广东省委党校教育长、副校长,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广东省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


  【出品】南方新闻网、文史广东网

  【记者】吴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