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街——珠海市淇澳白石街

2021-06-16 来源:本网原创稿

  珠海淇澳岛位于唐家湾镇东北部,位于金星门水道上,扼珠江口咽喉,战略位置重要。道光十三年(1833),在淇澳岛上发生了一场岛上居民集体反抗英国鸦片贩子的战斗,这是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人民自发反抗外国侵略规模较大、时间较早而且取得胜利的斗争。“白石街”便是这场胜利的见证。
  淇澳岛上的白石街,由白色花岗岩条石铺就,东西长约两千米,东起于淇澳祖庙,西头是古炮台。炮台不远处,一个石料门楼骑跨在街口,门楼上方刻着“白石街”三个红色大字,门楼正背面各书一副对联,正面为“淇澳未沦亡,拔剑请缨同杀敌;英军寻死路,丢盔弃甲把命逃”,背面联为“四载阴霾一朝扫尽,山河永固日月重光”。漫步白石街头,一砖一瓦都在静静诉说淇澳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气节……
  鸦片商贩侵岛扰民
  清道光元年(1821),道光帝颁布禁烟令,规定:“凡洋船至粤,先令行商出具所进黄埔货船并无鸦片甘结,方准开舱验货。其行商容忍,事后查出,加等治罪”,两广总督阮元奉命禁烟,鸦片船只被逐出广州内河,改泊虎门口以外的内伶仃洋。它们在淇澳岛东西两侧的内伶仃水道和金星门水道游弋,随季风而变,至道光十三年(1833)始由急水门改泊金星门,并终岁停泊于此。
  1833年前后,淇澳岛村民与入侵金星门靠泊囤烟、野蛮登岛的外国(主要是英国)鸦片商贩的抗争事件不断发生。1833年8月7日,英国鸦片趸船再次非法登岸、搭棚、修船。8月17日,岛上村民100余人予以驱赶,收走岸上物品,但其中一村民反被抓走监禁在另一艘趸船上。澳门海防军民府谕令放人,却没有结果。9月7日,又有村民父子三人出海贩鱼路过金星门鸦片趸船时,遭夷人强买,其中1人被催跌溺水淹毙。澳门军民府再次谕令查明凶手并将其交出,亦未有结果。鸦片商贩三番五次的野蛮行径、肆无忌惮和为所欲为,终于激起了淇澳村民武装抗英事件。
  村民自发反抗卫家
  据现存于英国外交部档案馆发现的原始档案记载,1833年10月13日中午,“有夷人入村争买什物,恃蛮捉去郭明秋,放枪致伤黄亚仰,抢去黄牛四只”,被村民苏上品等人发现,遂将偷牛之人捉获带回村内。下午,50多名夷人拥至村内寻衅滋事,被村民群起逐走,其中一名在扑斩殴打过程中被戳伤殒命,同时也有村民被夷人放枪打伤和捉拿上船。此后,夷人公然叫嚣“此村不肯顺从,应即覆其巢穴”。在“海斯夫人”号英船船长赫克托指挥下,纠集所有武装驳艇直扑淇澳村,施放枪炮,打烂房屋门扇。淇澳村民早有防备,趁敌船抵近之时,村民众炮齐发,誓死奋战,打得夷人“驶回各船”。
  获得赔款建设家乡
  鸦片商贩不得不举白旗上岸谈判,以求私和,并作出赔偿。后来,淇澳村民用赔款补助受伤村民、修复毁坏宗祠、民房,并修筑了现在这条仍在使用的白石街。这一故事不仅至今仍在村民中口口相传,而且也从淇澳老一辈村民的口述史料、手稿和专家实地调查中得到了证实。
  此后,淇澳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仍在坚持。据《香港初期史话》记载:“英美商人私自占据淇澳岛的一部分地区,时间相当长。1837年间曾被两广总督下令驱逐一次,但不久又回来了。1846年更在岛上进行大规模的建筑和修路,曾遭当地人民的反抗”。
  鸦片商贩的非法行径,直接侵犯了淇澳村民的生产生活,尽管淇澳村民人少力薄,但他们毅然选择了针锋相对的武装抵抗,这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纪念淇澳村民抗英禁烟壮举,珠海市高新区以当年淇澳村民抗英古炮台和白石街两处古迹为基础,重新进行整体规划,打造“教育基地+主题文化公园+历史古迹+红色景点”为一体的淇澳抗英禁烟胜利广场,目前该广场已竣工。

淇澳抗英禁烟胜利广场

  来源:方志广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