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两海会馆壁画背后的盐业与布业

2021-06-16 来源:本网原创稿

  兴宁,北邻江西,而宁江往东南注入韩江,直达潮汕。所以江西物产运至潮汕,潮汕水产运至江西,都以兴宁为中转站。两海会馆(又称潮州会馆),就在宁江旁依河而建。它由澄海、海阳两地潮商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捐资兴建,历经几次重修。1920年潮商重修两海会馆时,罗翙云在《重修两海会馆记》中指出:“潮称极盛,金钱之流滞,市价之涨落,咸凛凛潮商之命是听,以故潮人执商界牛耳者,凡数十年。今虽情随事迁,而吾宁商务以布为大宗,业此者无不仰给于潮商,则其力之大,犹足挟之而趋也。”可见潮商在兴宁执牛耳之地位。会馆占地面积118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38平方米,为“二进式”即“二厅抱一庭”格局。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在会馆的大门背后,有两幅精美绝伦的壁画,分别为《潮州八景图》与《汕头埠图》。这两幅壁画诉说着当时兴宁与潮州在盐业、布业等方面贸易往来的往事。

两海会馆

  从广济桥而来的兴宁盐业
  《潮州八景图》中有“鳄渡秋风”“西湖渔筏”“金山古木”“北阁佛灯”“韩祠橡木”“湘桥春涨”“凤台时雨”“龙湫宝塔”八景。其中,“湘桥春涨”,描绘的是潮州古城旁横亘韩江的广济桥的春色。兴宁自明朝至民国,其间数百年所用食盐,就出于此。

广济桥

  据咸丰《兴宁县志》记载:“兴宁向食潮州广济桥盐,饷无定额。康熙三十三年,桥商按县派引,始定兴宁额引三万一千九百九十五道零,饷银一万一千二百七十七两零。时江西赣属地方负贩肩挑者,皆集兴宁销售,定额之日桥商执为成例,盐课遂浮于正供……迨因兴宁饷重盐多,销售不易,于雍正元年内,蒙前督宪杨题定将兴宁额盐通融江西赣属之长宁、会昌、雩都、宁都、安远、石城、瑞金、兴国八县地方销售,不致有误课饷,已经通行定例,是以兴宁之盐,始得销售,逐年依期奏报。”

咸丰《兴宁县志·盐法》

  当时兴宁官盐定额为31995引,而据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盐法全书》规定,县为经销单位,计口配盐,按人丁七丁配盐一引。又一引为235斤。可算出当时兴宁官盐一年销量约750万斤。而据乾隆《兴宁县志》记载,康熙三十年(1691)时,兴宁有2113丁,按例配盐300余引,折合近7.5万斤。
  所以,若按《盐法全书》官例,兴宁其实应得盐额为7.5万斤,但实际盐额为750万斤,为前者的100倍,可见兴宁的官盐是难以自销的。
  且从上载资料可看出,赣州所用多为淮盐,而淮盐运输困难,价格高昂且因长途运输导致质量不高,因而赣民更爱用潮盐,故多来兴宁买盐。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后规定各县官盐划地销售,不得越境。兴宁所得官盐无法售尽,直到雍正元年(1723)两广总督杨琳重开兴宁盐埠。赣州长宁、会昌、雩都、宁都、安远、石城、瑞金、兴国八县都可来兴宁购盐。自此,兴宁盐业经久不衰。并由此带动了衣食住行各行业,市场一片繁荣。同时,粤赣两省的土产,也得以流通,使兴宁逐渐成为粤赣通商枢纽。
  汕头埠与兴宁布业的发展
  《汕头埠图》中有当时新建的“潮汕铁路”火车和自来水塔,还有停泊汕头码头中的大轮船,与《潮州八景图》相比,更是一片西洋建筑,二图中西相对,又有相同的“潮汕铁路”相连其中,极具观赏价值与历史意义。而兴宁布业自清末兴起,就与这汕头埠密切相关,其中织布所用的棉纱,基本依赖汕头埠进口,而土布出口南洋,也多由此外销。
  兴潮两地商人的密切交流,促进了兴宁布业的发展。
  据《兴宁县志》(1992年版)记载,1856年,宁中鸭桥乡陈晃楼、陈撷仁改良织布机,大大增加了纺织的效率。同时兴宁布商优化经营方式,使得兴宁布业市场不断扩大,远销南洋及湖南、福建、江西各地。因此出现了纺织棉纱供不应求的情况。
  而汕头开埠后,印度棉纱进入中国,因其售价低廉,被兴宁布商大量采购。据《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等载,1884年时,汕头埠的进口量达到全国各埠的2/3,其中70%都是棉纱。而1890年时,更有“查棉纱进口,俱为兴宁县织布之需。而所织之布,则发往各处销售”“棉纱进口旺弱,亦视兴(宁)之布畅滞如何”等记载。
  1900年,兴宁引进日本的织机技术,再次改良织机。至此,兴宁土布发展迅猛。仅是在广州、佛山设庄的省号就有三十多家。据《兴宁县志》(1992版)所载“清光绪末年至民国13年(1924)间的统计,省号‘祥泰隆’年平均销布9000件(每件合‘三丈白’布60匹),‘曾福记’年平均销售7000件,其他如‘宝嘉隆’‘信兴隆’‘张信兴’等,年平均销布都在3000至4000件之间。”1918年,出现兴宁第一家由叶塘刘俊盛商号开办的织布工厂“振兴布厂”,该厂有织机12架,雇工36人,并开始仿照洋布,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广东所织的棉布,是输出南洋卖给华侨的。而当时兴宁是广东重要的土布生产基地,兴宁土布在南洋华侨中有一定市场。而兴宁土布的出口,自然大多都要经过汕头埠了。
  如今潮州盐场与兴宁布业均已式微,两座城市之间也有了新的合作发展方向。而这两海会馆仍伫立在宁江边上,看江水南去,一如两百年前,商船往来如梭之时。

 

  参考文献:
  【1]兴宁县志编修委员会。兴宁县志【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
  【2]张学龄。咸丰《兴宁县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潮州府部第38册【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
  【3]周琍。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4]陈捷。兴宁纺织业史话【J].兴宁文史,1991(15)。
  【5]丁德超。试论近代兴宁土布业发展【J].嘉应学院学报,2014(10)。

  来源:方志广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