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革命摇篮,今朝都市乡村!追述中共江南地委扩大会议旧址红色记忆

2021-04-12 来源:本网原创稿

  牛年春早,草长莺飞,暖阳普照。
  新杏村,地处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合作区”)赤石镇东北角,是非常偏远的一处村庄,位于大安(峒)革命老区内。

  出赤石镇,沿着一条春节前刚修通的柏油马路随赤石河蜿蜒而上,两边尽是成片的绿色田野,远处高山如黛。车行约15分钟,一大片整齐的居民楼掩映在竹林、龙眼树间,村口一块公交站牌写着:新杏村。
  在这里,记者探访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江南地委扩大会议旧址——曹氏祖祠,并倾听曹氏后人讲述当年激情燃烧、惊心动魄的红色革命故事。与此同时,新杏村居民也代代传承红色革命基因,不少年轻人纷纷参军入伍。值得一提的是,在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等时代新征程中,新杏村人也大力发扬革命奉献精神,正加快把家乡建设为田园城市、都市乡村。

  一座古老而平凡的祖祠
  记者近日来访时,天气晴好,暖风拂面,空气中有股泥土清香。新杏村,这片群山环抱中的田园乡村,如同世外桃源,69岁的新杏村本地村民、原大安小学校长曹显水在村口迎候。
  转过一栋民宅的屋檐,只见曹氏祖祠静静地座落在村子中央。灰色的砖墙、碧绿的琉璃瓦,配有简单的雕龙画凤。祖祠门前有一个庭前广场以及一个半月形风水堂。祖祠后面是一个小土坡,有两棵老龙眼树,左右两侧则是浅黄浅绿的草坪。正大门上方“曹氏祖祠”四个字苍劲有力,两边刻有“谯国家聲、平陽世澤”的对联。
  “曹氏祖祠两开三间,面宽约10米,进深约14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40平方米。”曹显水介绍,曹氏祖祠在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几次重建,现建筑为2010年在原址上重建。

  大革命时期的曹氏祖祠是新杏村唯一的砖石建筑,前后左右有16间房,能同时容纳100多人,而这个在当时最“豪华”的建筑,既是曹氏祭奠先人的场所,又是村里的私塾所在,还是红色革命武装力量开会的会议室。
  时光悠悠,当年的建筑已然不复存在,如今的祖祠规模小了很多,修旧如旧中透着现代园林的整洁。
  走近祖祠,右边墙上挂着“中共江南地委扩大会议旧址”的金色牌匾,还张贴了两张影印照片,一张为曹氏祖祠的旧照,一张为江南地委会场的史料简介。这一座祖祠,见证了红色革命岁月,传递着激荡人心的难忘故事。
  一段难忘的红色革命历史
  年近古稀的曹显水,虽然没有经历过当年的革命岁月,但讲起其父辈流传下来的红色故事,依然充满了激情。
  赤石是革命的摇篮,尤其是大安地区,从1927年大革命时期到1948年的解放战争时期,曹氏祖祠所在的新杏村经历了革命洗礼。
  “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驻守赤石镇,实施白色恐怖政策,不少革命志士转移到大安深山老林,当时北坑还设有红军医院、生产土枪土炮和手雷的简易军工厂,100多名红军分散开来,没地方住就在山林搭草寮。当时周边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差,以种大米和番薯为生,住的多数也是草寮棚子。”曹显水告诉记者,北坑的山间至今还有一颗桃树,据说是当年红军种下的,还是红心桃。“当时我们村8户曹姓人家还为红军种过菜。”
  跟随讲述,一幅历史图景在脑海涌现:50多名曹姓村民,个个以不畏牺牲的精神帮助活跃在大安峒附近的红军,或送粮、或搭建草寮、或放哨、或翻山越岭送信传递情报、或制作土枪土炮……

  曹氏祖祠还见证了一个革命先烈牺牲的故事。据相关资料考证,1933年5月12日,就在离曹氏祖祠几十米远的晒谷场旁一棵大榕树下,年仅30岁的东江军委常委兼一团团长彭桂被叛徒突袭杀害。
  “我们曹氏有3位烈士牺牲安葬在大安烈士亭,分别叫曹木思、曹木生、曹木旺,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小伙。”曹显水说。
  一种无私奉献的革命传承
  大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地处华南沿海、惠阳、海陆丰潮汕、粤赣闽等交通中转要塞。位于大安高山北坑与东坑山麓交汇点的曹氏祖祠成为了人员会晤、交换信息的绝佳场所。
  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新杏村一直有帮革命组织送信的传统。
  “大革命时期,我们曹家有两位青年为红军送信。解放战争期间,我父亲曹炳南参加了革命,发挥熟悉周边地形的优势,常常帮革命志士带信,往东过埔仔洞、莲花山,往西过惠东、惠阳。”曹显水说,父亲以前常跟他提及,半夜送信是常事,用砍的竹枝,锤烂放到水里浸一段时间晒干,就可燃烧当照明。
  1948年11月底,中共江南地方委员会在曹氏祖祠举行地委扩大会议。当时的江南地委已经下辖东宝县委、惠阳县委等4个县委,其中,东宝县委又包括东莞、宝安两地。会议总结了江南支队组建两年来特别是反“清剿”斗争的经验,讨论和部署打开海陆惠紫五根据地的斗争局面,建立并扩大山区根据地。为实施“迅速打开海、陆、惠、紫、五局面,建立进退有据的大块根据地”的战略部署,会议决定同时建立中共惠(阳)紫(金)五(华)边县委和中共惠东县委。
  资料显示,中共江南地委扩大会议确定了江南地区此后游击战争发展方针和任务,为斗争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明确提出了为迎接大军南下、解放全广东做好准备。
  走出曹氏祖祠,春光和煦。水泥村道一尘不染,村居大门上红红的对联,还留着节日的气息。“我大儿子在赤石小学教书,小儿子做物流,到浙江、北京全国跑,看到现在深汕合作区发展越来越好,他正打算回来发展!”曹显水边走边说。
  大安村支委委员杨俊华介绍,深汕合作区自去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如今的新杏村焕然一新,各项基础建设逐步完善,有了新能源公交车、标准篮球场、健身步道,村里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自2018年12月16日正式揭牌成立以来,深汕合作区迈入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快车道,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从民生领域着手,对标深圳建设交通、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配套,加速把先行先试的利好变为现实。
  一系列民生工程的规划建设,让老区人民看到特区带老区的坚定决心,也燃起了广大深汕群众参与深汕合作区建设发展的热情,推动这片热土加速实现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老区变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