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造门户 舟航利涉——明清代锦囊所城

2018-07-05 来源:本网原创稿

  锦囊所城位于徐闻县东五十公里,在今锦和镇城内村,是明代徐闻两大所城之一,规模较海安所城次之。据宣统三年《徐闻县志》记载:锦囊所城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安陆侯吴杰创建,城周围四百八十丈,高一丈八尺。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地震城崩,指挥冯万春重修。所城历三百余载,其间因年久失修,城垣虽然残缺,但风貌尚存,直至1958年才被拆毁。

  古城墙全长约1500米,呈四方形。城址面积约1.4万平方米。城开东西南北四门(各门命名已佚)。城垣外侧垂直,内侧有斜坡,底宽7米 ,上宽2米,内侧斜坡长16米。中间系红土杂石夯实,外层用砖石垒砌,今已无完好的城垣,残存大部分是石墙基,除大段墙基砖石尚保存较好外,其余基本拆除。残墙最高8米,最低3米,墙上瓦石碎砖混乱,荆棘杂草丛生。

  旧县志云:“锦囊海安、天造门户,舟航行涉,此其要津”。故锦囊所城曾为明清时的兵防要地,驻扎官员四百,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专督开屯,顺治十七年(1660年)并锦囊归海安。现城垣外东南角和东北角仍有古炮台遗址两处。明嘉靖、隆庆年间,锦囊城遭受海盗、倭寇侵掠,朝廷官军在此浴血抗战。

  锦囊城名字由来也富有传奇色彩。相传吴杰建城之时,无石筑墙,心内异常焦灼,一夜刚好入梦,梦见一老人柱杖而来,献上锦囊一个,打开一看,上有文书“城西一隅,土下有石,揭土取石,石可砌城。”翌日吴杰命人查勘,果应此言,以后建城成功,吴杰遂取城名为锦囊。

  现城西的角场坑、西北的北港坑、城东的东下坑、东南的水涵坑,就是当年取土烧砖取石建城留下的痕迹。

  现存的城墙砖有30×12×10厘米,38×19×7厘米和42×18×10厘米三种。

  城东金钱埚有口金钱井,雅号“锦川湧钱”,是徐阳旧八景之一。城内有清代四合院建筑十余间,泉井甚多,以衙门井为最。石雕颇多,有石狗、上马凳、石碑、石匾,现存的清康熙年间的《钟公德威碑》,是典型的纪功诗碑。碑玄武石质,全长2.04米,宽1.08米,厚10厘米。碑晕额,刻双凤朝阳纹。横书阴刻“钟公德威碑”五字,下端饰七瓣莲花,两侧饰粗忍冬纹。碑文记:公钟贵,号双全,陕西汉中人也,歌曰:

  钟公生镇我锦囊,德威兼全保四方。

  护城积德人钦仰,指挥到处寇氛亡。

  爱民似子家家感,训伍如霜队队良。

  功广德深无以报,勒石铭矣万年扬。

  钟贵,康熙初年任锦囊所城守备。

  清初广东著名诗人屈大均曾游幸锦囊城,题诗一首:

  天脚遥遥起半红,涛声倏吼绵囊东。

  天教铁飓吹郎转,愿行朝朝见破蓬。

 

  来源:省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征编出版的《广东近代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