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风物 | 学发公祠——广东布达拉宫

2022-08-25 来源:本网

  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大禾岗村,有着这样一处宏伟的建筑群。

  它背靠连绵的青山,前绕小溪流水,坐西南朝东北,青山绿水,一马平川,总占地面积约10941平方米,面宽90.8米,进深120.5米。

  它整体分前、后座及东西两厢三部分,内设住房182间,规模之大可容纳几百人。其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不仅有鲜明的客家围屋结构,还有堂皇的西方宫殿的外部装修风格。

  它,就是学发公祠,因规模宏大被称之为粤北“民间皇宫”,更享有广东“布达拉宫”美誉。

  爱国华侨 为父建宅

  学发公祠最初建于1923年,历时12年,最终在1935年建成,是爱国华侨朱海均为纪念先父而建的宅院。

图片

“广东布达拉宫”——学发公祠(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学发公祠是这片土地上百年来的“见证者”,它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承载着家国情怀,散发着历史的余温,而在其中所蕴含的传统优秀民风和浓厚文化氛围,更是对每一代当地人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图片

俯瞰学发公祠(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学发公祠的建筑结构

  学发公祠由前座、后座及东西两厢三部分组成。

  前座是平房砖木结构门楼,后座由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及两杠横屋组成,前低后高,连成一体。前座楼房属中国传统建筑模式,置七门,正门为中堂,辅门为侧厅,且门框俱用上等石料镶边,并刻联。

图片

学发公祠前排部分(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从门口进去,仿佛进入迷宫一般。公祠内部房间多,厅堂多,门更多。房与房之间相通,厅与厅之间相连,每个厅中都采用天井用来通风和取光,使得内部也有非常不错的采光率。

  学发公祠的建筑艺术

  学发公祠的主楼上有盖桁角和封火墙,有着岭南传统祠堂建筑肃穆端庄、规整有序的特点,又有西方建筑的浪漫气息。这不仅表现在主要使用从香港引进的红毛泥、钢筋等建筑材料上,更多表现在西方建筑工艺造型上。

  学发公祠主楼的廊、柱、顶、窗、门大量采用了西方建筑样式。房屋的门楣以及窗楣的壁画、泥塑的图案、花纹都明显吸收了西方建筑艺术的图案,每层楼都设左右两个回廊天井并采用绿陶瓷作围栏,木板上铺设花阶砖,充满着浓郁的西洋风情。

图片

学发公祠中的西洋风情(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学发公祠的楼顶还设有平台,中路平台顶部的装饰图案又有伊斯兰建筑的神韵,十分精美独特。

  客家围屋在建筑上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学发公祠也不例外,除具有客家建筑连体排屋的鲜明特征外,还大胆地引入西方的建筑风格。使得学发公祠在它的那个年代充满了前瞻性。

图片

学发公祠的客家建筑特色与西方建筑特色的融合(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学发公祠在1987年6月被列为“阳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朱海均先生之子朱汉湘从马来西亚第一次回国观光,他目睹了家乡的巨大变化,心情非常激动,感慨万千。在他父亲朱海均爱国爱乡精神的激励下,在落实侨房政策时,自愿无偿地将面积为5659平方米的学发公祠后座捐赠给阳山县人民政府。

图片

朱汉湘自愿无偿捐赠牌匾(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方志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