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西文图书馆

2022-03-30 来源:本网

  中国最早的西文图书馆,于1584年由意大利人在广东肇庆建立。

  1578年,意大利人范礼安(Alexander Valignano)以新任耶苏会远东教务巡视员的身份从欧洲来东方,经过印度去日本,中途停留于中国澳门。逗留期间,他从了解到的情况,认为有可能进入中国内地传教。1579年,开始做传教准备工作。首先派那不勒斯人罗明坚(Michaele Ruggieri)往澳门采购中文图书,在圣马丁之圣乐堂(Oratorio of StMartin)建立一个书房,聘请中文教师,开始攻读中国典籍,为进入内地做准备。1582年,又一意大利人马塞拉塔的利玛窦来澳门学习中文。1583年9月,在葡萄牙商人威伽斯(Guspar V iegas)等的资助下,罗明坚和利玛窦两神父带领仆人携带大量行李和西文图书等离开澳门,乘内河船到达广东肇庆。他们向当地知府王泮申请居留,并要求赐地建屋和提供方便,王泮一一允准。1584年年初,他们便在肇庆城东,西江之畔的崇禧塔下建成了一座小楼。小楼按欧式设计,是带有阳台的两层楼房。楼上是寝室,楼下用作“传教书库”,供读者阅读。这就是欧洲人在中国内地建立的最早的西文图书馆。

  在馆内陈列的西文图书,印刷精美、书边镀金,有的书还有丝绒做的彩色封套,套上附有银钩。图书种类繁多,有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数学等。馆内也收藏一些中国书籍,这是神父们为学习中国典籍而备置的。明朝的沈瓒、李贽等也记载利玛窦“兼请五经师,讲明经旨”。神父们以高薪聘请有声望的中国学者,当他们的老师。

  这座西欧式的小楼建成后,有不少怀着好奇心的人前来参观。无论是小楼的建筑或是图书馆内陈列的书籍,都使参观者大开眼界,赞叹不已。特别是这小小的图书馆,更是吸引了不少有学识、有名望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如从中央来广东视察的巡按御史蔡梦说和随从在经过肇庆时,也特意登岸参观了这座小楼。蔡梦说最喜欢的“是它所藏的西文和中国的书籍”。

  图书馆内最吸引人的一幅由当代世界著名地理学家奥迪利乌斯于1570年绘制的世界地图(复本)。有学识的中国人赞不绝口。当地知府王泮与利玛窦神父商量,找一个翻译员,把地图上的外文地名译成中文。于是,神父为王泮重新绘制了一幅更大的新图,图上的外国国名换上了中国史书所用的称呼。王泮看后十分满意,便出钱多制了几幅地图,分赠给友人和各省府。

  1589年,罗明坚回欧洲向各国王室和教皇要求援助在中国的传教事业,后由于过度劳累,退隐到意大利那不勒斯王国的萨勒塔,没有再来中国。此时,由广西巡抚、兵部侍郎兼金都御史新进为两广总督的刘继文看中了西人居住的小楼,欲以此地辟为自己的生祠,便力迫主人迁居韶州。同年8月15日,利玛窦与刚到的葡萄牙神父将行李和书籍运离肇庆,八天后抵达韶州。

  在韶州期间,神父开始改穿中国文人的丝服,禁止仆人等再称他们为“神父”,而改称“老爷”。大概也在此前后,M.Ricci神父行文时正式署名“利玛窦”。

  这所建立在中国的最早的西文图书馆虽然是为了传播基督教,但作为欧洲文化的基地和窗口,对中国文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杨安尧 

  来源:《岭南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