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先贤廉政故事

2022-03-03 来源:本网

  廉泉公园是广东省廉政教育基地,位于连州巾峰山半山腰的大湾新村前。公园中央矗立着名为“德高望重”的周敦颐、刘瞻、曾象乾(马象乾)三位连州先贤组合塑像。这三位先贤为人们留下了很多廉政故事。

  两度为相无宅第

  刘瞻,字几之,唐大中元年(847年)擢进士第,大中四年(850年)又登博学宏词科,二度任宰相。刘瞻少年而孤,家境贫寒,虽登第,但不钻营官场,初只在京任大理评事,所得薪水连一日三餐稀饭都不能保障,常到安国寺相识的和尚处蹭饭吃。咸通初年(860年),升为朝官。刘瑑为相时,举荐刘瞻任翰林学士。咸通十一年(870年),刘瞻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八月,同昌公主病亡。懿宗痛悼不已,认为翰林医官用药无效,遂将太医韩宗绍等二十余人关进诏狱,还将他们宗族三百余人尽数逮捕。刘瞻召来谏官,要他们进谏,谏官迟疑无人敢言。于是,刘瞻亲自上疏并固执地争辩力谏,认为:“韩宗绍用尽他的医术不能奏效,情有可原。陛下偏爱公主,不顾责难,囚禁平民,将招来滥施暴力不明事理的谤议。”因而触怒懿宗,即日罢刘瞻相位,后贬为驩州司户参军。《资治通鉴》载:“瞻之贬也,人无贤愚,莫不痛惜。”

  唐乾符元年(874年)五月,刘瞻复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瞻由贬地将返长安,长安城的老百姓都自发凑钱请戏班载歌载舞地欢迎他。刘瞻听到这个消息,却改期改由他道悄悄入城。

  刘瞻为人廉洁节约,所得俸禄除生活必需的,所剩余的均接济亲戚朋友中的穷困者,家里不留储备,也没有自己的住宅。刘瞻素来有高洁节操,翰林学士郑畋奉旨起草刘瞻罢相制辞曰:“安数亩之居,仍非已有;却四方之赂,惟畏人知。”

  刘瞻官至宰相,刚正不阿、为人低调俭朴、为官清廉。历代连州人民都敬仰这位唐代先贤,在巾峰山麓建有刘瞻墓和专门祭祀刘瞻的垄院(后改名翠峰寺),后刘瞻墓和翠峰寺被毁。现在连州市政府东侧小山冈上,有一块建造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由广州府理瑶同知、兼管连阳三州县捕务、摄连州知州楼俨撰的《闻风兴祀重建唐贤刘相祠记》的石碑。

  廉泉之源誉清廉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是理学的奠基人,其人生态度和哲学观点,对中国社会的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敦颐曾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政绩尤其显著,熙宁初,担任郴州知州,旋转任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他以昭雪蒙冤、泽及万民为己任,巡视所管辖的地区不怕劳苦,即使是有瘴气和险峻遥远之地,也要视察到位。后因有病请求改任南康军的知军,把家安置在庐山的莲花峰下,屋前有条溪水,下游与湓江合渡,于是就借营道县老家所在的濂溪这个名称来称呼这条溪,所以世称“濂溪先生”。

  北宋时期,连州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社会重教兴学,连州官学始于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较广州早90多年,所以几乎每次科举考试均有连州学子及第,而且一榜当中多达三四名连州人。整个北宋时期广东省共计有189名进士,其中连州的进士46名,占四分之一,以致赢得“连州科第甲通省”的美誉。这些说明当时连州政治清明,历任知州为官清廉。

  熙宁元年(1068年)冬,时任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的周敦颐巡视连州。工作之余,好友何延世尽地主之谊,邀请周敦颐登巾峰山顶欣赏连州美景。两人与随从一起沿石级登山。这是一条从广州北上至京城的古道,他们看到泉水清澈透明,沿着道旁潺潺流淌,饮之冰凉甘甜。他们在泉水边稍作休憩,俯视修葺一新的连州城,浮想联翩,周敦颐奋笔疾书写下“廉泉之源”四个大字,以表对这些廉吏的追思,更是对后来为官者的寄望。此外,连州大云洞至今还留有他的石刻,内容是“转运判官、尚书驾部员外郎周敦颐茂叔,尚书屯田郎中、知军州事何延世懋之,熙宁元年十二月十六日同游”。

  不畏权贵参张鲸

  马象乾,本姓曾,字体良,号连城,连州城升俊坊人,明万历五年( 1577年)登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随即典试山西,擢福建巡按御史,他为官公正廉明,颇有政绩,由南京学政升为河南道都察院佥都御史。

  万历年间,东厂掌权者太监张鲸,利用皇帝对他的信任,为非作歹,令很多忠诚办事的官员蒙冤入狱。朝中大臣敢怒而不敢言。马象乾大义凛然,一连上三道疏,将张鲸参倒伏法。马象乾以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直节劲气,百折不回”而彪炳史册。马象乾的《劾东厂太监张鲸疏》《拟正士风疏》和《奏论三相疏》,可以说是他作为一个文人“言官”风骨中的骨气旁白。

  参倒张鲸之后,马象乾辞官回归连州,恢复曾姓,闭门谢客,以编史书自娱达十年之久。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他受知州时一新邀请编纂《连州志》。现存《连州志》有他的上述三篇疏文和《明万历十二年连州志序》及批语,以及五篇记文,对研究他的思想和连州的历史具有极大的价值。

  来源:方志广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