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安门城楼见证开国大典的“坪石先生”

2020-01-20 来源:本网原创稿

  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正渐渐得到社会的关注,2019年即将过去,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爱国热情未减。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回首与武江抗日战争时期坚守烽火育人的先师,其中有多位经历武江烽火岁月洗礼,来到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见证五星红旗升起的神圣时刻,他们是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有的在1949年9月30日选举成为首届180名全国政协委员之一。

图为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升起国旗,引自全国政协官方网站。


  抗日战争时期在连州任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院长的林砺儒先生,同时为坪石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指导研究生,他是中华全国教育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界别的代表,1949年9月30日当选为委员,与他同时担任委员的教育界人士还有成仿吾和叶圣陶。
  曾任国立中山大学经济系主任、法学院代院长的梅龚彬教授,1925年加入共产党,参加过南昌起义、海陆丰农民运动,一直是秘密共产党员。1941年底进入坪石武阳司村的国立中山大学任经济系教授前,在1941年3月到香港参加廖承志领导下的爱国抗日宣传运动,1942年他与廖承志在韶关有一次联系。离开石牌的国立中山大学,梅龚彬在澳门、香港继续完成组织工作,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代表身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陪同李济深从香港乘苏联货轮北上,1949年1月7日到达大连,周恩来同志为李济深的北上做了细致的安排,参观了沈阳,在2月抵达北京。在第一次会议期间,1951年10月28日再补选阿沛·阿旺晋美、梁漱溟等18名知名人士,梅龚彬先生是人选之一,被补选为首届政协委员,此后梅先生一直担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和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
  与梅龚彬从香港随轮船同行的还有曾在坪石国立中山大学共事的洪深先生,1946年至1948年洪深先生在香港主编《大公报》的副刊《戏剧与电影》,他也从香港北上成为开国大典的见证人,他参加的是专门设立的“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1]参加这一界别的有郭沫若、马寅初等,还有尚未恢复党籍的李达被选为委员,在第二届全国委员会时,李达才转入社会科学团体界别。开国大典时12位无党派民主人士界中就有两位在抗日战争期间共饮武江水、烽火教学的国立中山大学教授。
  在1942年至1944年有坪石任教经历的马思聪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代表,在1949年6月召开的新政协会议筹备会议中,担任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专家和顾问,1949年9月25日在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周恩来召开的协商国徽、国旗和国歌等问题会议上,与会者18人中,就有马思聪,还有也在坪石担任过教授的洪深,[2]他们均是粤北坪石抗日战争时期最重要的文化艺术象征性人物。在北京,洪深先生担任了文化部对外联络局副局长,也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54年召开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时被选为无党派民主人士界的委员。惜1955年洪深先生过早离世。洪深先生中西共治,新旧兼融,1920年在哈佛大学毕业后进入美国百老汇职业剧团,曾在美国创作英文独幕剧《牛郎织女》,1928年回国后引入欧美戏剧和电影理念,从1923至1948年创作了34部电影剧本,55部话剧剧本。[3]
  在抗日战争时期,仙人庙大村东吴大学与岭南大学为伴,时任东吴大学代校长的沈体兰先生,在1949年2月与部分民主人士乘“华中轮”海船到达解放区,与马寅初、柳亚子、陈叔通等人同行赴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并参加开国大典,他是上海各界人民团体的代表,当选为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沈体兰先生中学、大学均是在东吴大学度过,1928年至1929年在牛津大学教育研究所读研究生,回国后开始与共产党接触,离开仙人庙后赴重庆,在共产党人龚澎介绍下见到了周恩来,1946年回上海继续教师生涯,组织了“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


图为参加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的部分民主人士在“华中轮”上合影,三排左起第二位是沈体兰先生,引自全国政协官方网站。


图为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公告》,引自全国政协官方网站。

图为大山村考古发掘到的抗日战争时期师生使用的生活用品,广东省考古研究所提供。


  抗日战争在仙人庙大村的东吴大学任副教授的吴大琨先生回忆到:“1949年10月1日,我被邀请参加了天安门的国庆观礼,当晚还出席了在北京饭店举行的国宴。在国宴上,我所在的那一桌的主人是邓小平。”[4]吴大琨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担任教学和研究工作,回国后以海外华侨身份列席了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参加政协会议时,周恩来特别将吴大琨介绍给毛泽东主席认识。在此前,1944年仙人庙的东吴大学因可能被日军攻击而紧急疏散后,吴大琨到了桂林,在共产党人的协助下参与美军的情报收集,吴大琨协助美军对日作战有功,1946年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被授予“自由勋章”,这是美军授予平民的最高荣誉勋章。吴大琨先生在回忆录中,重提这是东江抗日游击队的贡献,当时东江纵队派出多名队员化装为苦力混进民工队伍,进入机场,准确地描绘了机场飞机库的位置,美国空军准确轰炸日军军事目标取得胜利。1953年吴大琨教授回国,受聘于山东大学,1956年后一直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88年成立国际经济系,任名誉主任。


图为1946年10月11日吴大琨先生出国留学,主编《经济周报》,同人合影留念,引自吴大琨:《白头谓有赤心存——风雨九十年琐记》一书。


  此外,在韩江走向大千世界的“左联”文学家、艺术家中,出现在北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的名单中,有左翼运动的重要人物——哲学家、教育家杜国庠。杜国庠是澄海人,是待解放区民主人士的代表,1949年9月30日被选为委员,他是从香港辗转进入北平的。左翼电影人陈波儿,潮州庵埠人,成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代表,她是在1946年进入东北建立东北电影制片厂,任党总支书记和艺术指导,应该是从东北到达北京。文学家、翻译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首译者梅益,潮州人,1947年就进入延安,任新华社副总编辑,他应该是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京,他为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的代表。左翼电影人蔡楚生,潮阳人,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代表。


图为韩江堤岸上"红棉公园"展示的杜国庠、陈波儿、梅益等左联文化人出生地在韩江流域的分布图,韩江流域管理局和汕头设计院设计,作者拍摄。


  1954年12月4日,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第62次会议中,又有经历粤北抗日战争烽火从教的先生被选为委员,他们是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主任邹仪新先生,《资本论》翻译者、连州时期广东文理学院教授郭大力先生。
  今天,我们不能忘记“静音”的坪石先生,不能忘却将近90周年的左联文化人。庆幸!韶关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师生已经加入了南粤古驿道保护与活化利用的队伍中,后继有人!
  注释:
  [1]中央统战部研究室编著:《统一战线100个由来》,北京:华文出版社,148页。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官方网站,彭光涵:“不朽的记录——国徽、国旗、国歌诞生记”。
  [3]朱剑虹,“剧坛先驱洪深及其常州故居”,中国文物报,2015年6月2日第004版。
  [4]吴大琨:《白头谓有赤心存——风雨九十年琐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4页。
  参考文章:
  刘翼:爱国民主人士沈体兰
  梅向明:父亲梅龚彬的革命生涯
  徐志福:中国现代剧坛的黑旋风——小记著名电影家、戏剧家洪深
  任明耀:怀念两个人:洪深和王芸生
  石雪峰:隐蔽战线的卓越战士梅龚彬
  陈承融:一心爱国一生行——缅怀杰出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沈体兰先生


  文:阿瑞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