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领张弼士

2023-05-24 来源:本网

  张弼士(1841—1916年),号肇燮,别名振勋,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黄堂乡车轮坪人。清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1841年12月21日)出生。其下传后裔已至第五代,约二百多人,分布于海外马来西亚槟城、香港及烟台、青岛、上海等地。当年他在村里所建的三堂四横客家式大围屋仍规模完整。张弼士是一位传奇式人物,被誉为“实业奇才”。

  张弼士小时候家境清贫。父亲张兰轩是道光初年秀才,在乡村内当塾师,粗通医术,常为人治病。弼士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三,只随父读过三年书。十三岁时即与姐夫放牛。他特别爱唱歌:“满山树子背虾虾(弯状),莫笑穷人戴笠麻。慢得几年天地转,洋布伞子有得擎。满山竹子笔笔直,莫笑穷人无饭食。慢得几年大地转,饭炊端出任你食。”足见弼士自小就怀有远大抱负。

  弼士与其他男孩一样,顽皮爱玩。每天放牛,玩得不亦乐乎。致使牛常常糟蹋人家的农田作物,因此,惹来上门投诉的物主几乎天天都有,弄得他姐夫甚为烦恼,只好送他回黄堂老家。

  弼士回家后,从师操竹篾工、编箩织篓做鸡笼,学得一手好技艺。十八岁便只身至荷属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谋生。初在一家米店当勤杂工,后在一家温姓老板的纸行帮工,工作认真勤恳,深得老板信任,升为账房。老板又将独女许配给弼士作偏房(张弼士在家有一童养媳为正房)。岳父死后,继承遗产,另设酒行。由于经营有方,逐渐发达,继而承办烟酒税和典当捐。

  当时,荷属东印度的殖民者,为开发和掠夺鞭长莫及的岛屿资源,曾采取放手让华侨组织垦植公司的措施,这一机遇给张弼士事业的腾飞创造了条件。他乘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投放巨款,大力发展当地垦殖开发事业。

  1866年,张弼士经过一番调查,首先在荷属葛罗巴埠,创办了裕和垦植公司,招募民工,大规模地开垦荒地,专门种植椰子、咖啡、橡胶、胡椒、茶叶等热带经济作物,并在垦植区间种杂粮,效果很好。1875年,他又在苏门答腊的亚齐创办了第二个垦植公司,继续发展种植业,开垦土地的面积,以及种植规模比首办公司大一倍。1877年和1878年,他在荷属怡里的裕业垦植公司、爪哇日里的笠旺垦植公司就有橡胶园八处,雇用民工近万人。

  1898年间,张弼士拟从印尼首都巴城乘德国轮船公司班轮至新加坡办理商务,随行有创办潮汕铁路的张耀轩和另一名高级职员及一位德籍家庭医生。他叮嘱管事购买头等官舱票四张。翌日,船票买了回来,却是官舱票一张,统舱票三张。原来德国轮船有规定不准华人购官舱票,那张官舱票还是德籍家庭医生买到的。张一听不禁勃然大怒,感到有损尊严,当场把四张船票撕得粉碎,撒落地板用力踩踏。但是怎么也平不下气来,旋又猛然把慈禧太后赏赐的御窑宝蓝大花瓶掷向地板,打了个稀巴烂。并愤然道:“岂有此理,华人不准坐官舱,什么条规?真是欺人太甚!中华民族不可侮,清政府无能办商船,我张某来办。”旋即对张耀轩说:“记住,以后我的商船凡德国人一律不卖票!”不久,乃与张熔轩、张耀轩共同筹办航行苏门答腊及中国南部海面的远洋航运,创办了裕昌远洋航运公司和广福远洋轮船公司。从此,中国第一批飘扬着大清龙旗的侨办远洋海轮,开始航行于辽阔的太平洋上。航船与德轮同走一条航线,把设备和待遇完全相同的票价比德轮降低一半,并且以牙还牙,不卖票给德国人,逼得德国轮船乖乖地取消了歧视华人的规定。

  此后,他又在日里开设了日里银行,专门办理华侨储兑信贷和侨汇业务,为华侨存款及汇款回国提供了方便,深受广大华侨欢迎和信赖。此外,他还在棉兰、槟榔屿兴建了大量中西合璧的住宅,还组织了一个联系海内外的药材批发网,沟通了海内外药材市场。国内的名贵药材多经张氏药行批销海外,海外名贵药材及西药,亦经他的药行批销回国。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三十多年间,张弼士经营的企业获得惊人的利润。全盛时期,资金达白银八千万两,成为当时南洋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富翁。

  清朝末年,朝廷曾有兴办实业之议,训令各省大臣昭示南洋华侨富商回国投资,许以高官勋爵。这时张弼士已声名显赫。1892年,清政府驻英公使龚照瑷过槟城,张亲往谒见。龚公使问张:“西洋人何以使南洋商业繁荣兴盛?”张答:“因人地之宜,利导教诲,以法律整齐保护,使人乐事勤工。”龚又问致富何术?张曰:“尽地利,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微贵败贱,标夼致赢。力行勤俭,择人善任,能发能收。”龚公使听后大加赞赏,紧握张手激动地说:“君非商界中人,几天下奇才也!”随后,龚即函荐张弼士于洋务大臣李鸿章,极言弼士才堪大用,遂被奏封为清首任驻槟榔屿领事,1894年,又擢升为驻新加坡总领事,接替黄遵宪之职。任内领馆经费自筹,多方维护华侨权益,组织中华总商会,注意团结广大侨胞,并在侨界中积极宣传、灌输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1897年,经李鸿章保荐,参与筹办中国通商银行,出任该行总董。1898年,李鸿章电召张弼士返国,任以粤汉铁路帮办,次年,又升为总办。1899年,又被委为广东佛山铁路总办,1900年,黄河决口成灾,清廷委他督办直隶赈捐兼办河南南郑工赈。张弼士视察了灾区,目睹受灾群众扶老携幼或弃妻遗子四处奔逃的惨状,深为祖国人民遭此大难而担忧。回南洋以后,募捐了百万两银款,急汇回国。清廷赏建“急公好施”牌坊,建于故乡大埔。1903年,清光绪帝两次召见张弼士赏以侍郎衔,以三品京堂候补。次年10月,张弼士第三次被清帝召见,他上书提出兴办农业、水利、路矿等十二条建议。清廷接纳了他的意见之后,赏给他三品顶戴,补授太仆寺正卿,任命他为商务大臣兼槟榔屿管学大臣,并督办闽广农工路矿事宜。1907年,被任命为督办铁路大臣管理粤汉铁路。

  张弼士有志于“实业兴邦”。清廷曾委以重任,但他却看透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于是便转向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他支持儿子张秩捃参加了同盟会,还指示南洋其所属各企业,要对在海外进行革命活动的革命党人给予援助。张弼士回到新加坡后,又通过胡汉民的关系,暗中帮助孙中山白银三十万两。辛亥革命爆发后,张弼士与张耀轩以南洋中华总商会和他本人的名义,捐赠了一笔巨款给孙中山;另外,还捐助七万两银给福建军民。

  1904年,他为广东海防捐筹巨款。他在新加坡等地创办了“中华学校”和“应新学校”(华文),设置汕头育善堂,购置堂产为嘉应五属福利基金,为外出学子辅助学费。1905年,他得清光绪帝御书“声教南暨”匾额一块。受匾典礼上,张弼士慷慨陈词:“国家贫弱之故,皆由于人才不出,人才不出,皆出于学校不兴……我等旅居外埠,积有财资,眼见他西国之人,在各埠设西文学堂甚多,反能教我华商之子弟,而我华商各有身家,各有子弟,岂不可设一中文学校,以自教其子弟乎?”在他的带动下,新、马两地相继兴办了八所华文学校。他还给香港大学捐银十万两。1915年4月,他路经香港,港英当局授予他法学博士头衔。晚年许下诺言,为岭南大学捐款,1921年,其后裔遵嘱兴建了“张弼士堂”。《南洋旅行漫记》评称:“在南洋最先肯牺牲无数金钱办学校的,要推张弼士第一人。”

  张弼士早年在国内除了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兴建广三铁路,开采金、银矿外,从1910年开始,继续以巨额投资兴办农、工、路、矿、机械、垦牧等业,先后创办了广州亚通机织公司、惠州福兴玻璃公司、佛山裕兴机器制砖公司、海丰平海福裕盐田公司、雷州普生机械火犁(拖拉机)垦牧公司等十多家企业,大量引进美、日、意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南邦机械业之先河。其企业名称大多拥有“裕”字,取意中华实业“昌裕兴隆”这时被称誉为“南北二张”(南张弼士,北张季直)。张弼士办企业怀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他主张“主权自掌,利不外溢”,提倡抵制日货,以商战取胜,并上书提出兴办水利、农业、路、矿等十二条建议,为国内外朝野人士所瞩目。英、荷等政府为达到利用他的目的,给他封官许爵、重金招引,都不为所动。他说:“生为中华民族,当效力于中华民众。”继而把大量资金转移回祖国,振兴祖国实业。

  张弼士历任清朝驻新加坡总领事、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闽粤两省农工路大臣,头品顶戴太仆寺正卿、粤汉铁路总办、佛山铁路总办等职,筹办了粤汉、广三、广厦、潮汕等铁路。民国初年,他被任为袁世凯总统府顾问、工商部高等顾问、南洋宣慰使、立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被授予二等嘉禾勋章,成为当时颇有影响的华侨领袖,然而,他对各派系间争权夺利、互相倾轧非常不满,故并不热衷参政,主要精力仍从事于商务实业活动。

  1890年,张弼士任清政府驻巴城(今雅加达)商务领事。一次,他被邀至法国领事馆共进晚餐。席间,人们大谈酒经,酩酊中法国领事吐露真言。说如果用贵国烟台所产葡萄酿造,酒味香醇,毫不逊色。张弼士听后,铭记在心。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张弼士回国后,即到烟台调查,了解到这里南山北海,土壤肥沃,气候温润,乃是垦植葡萄园得天独厚之所。遂着手投资白银三百万两,创办“张裕酿酒公司”。购地近千亩,雇工两千,开辟葡萄种植园五处,从美国买回葡萄苗,聘请美国园艺专家指导培植,但三年之后,只见花繁叶茂,却无葡萄果实。后再选种栽种,虽有结果,但葡萄小如黄豆,青硬苦涩、不堪入口,更不能酿酒。于是,又一次从国外选购了大批葡萄良种,并买回智利化肥,请土壤行家分析化验土质,进行土壤改良,终于获得成功。同时还培育了“红玫瑰”“羊乳葡萄”等各种名贵品种。最后扩大葡萄种植园面积达三千余亩,拥有名贵葡萄一百余种,共二十五万余株,解决了酿酒原料问题。

  张裕酿酒公司,就其规模而言,堪称远东第一家,也是中国最早使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公司先后进口了机械设备,聘请了法、意、德、奥等国专家,如奥地利驻烟台领事拨保就曾兼任该公司的酿酒工程师。后由张弼士的侄孙张士知和亲戚朱寿山继任,特别是启用了年富力强且精通英语的宗侄张成卿担任公司董事长,加上张弼士凡事躬亲督察指导,公司事业欣欣向荣。

  1912年8月21日,孙中山在烟台参观了张裕酿酒公司,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次长魏宸组代表孙中山在各界欢迎大会上作政见演说,给予张裕公司以很高评价说:“本埠张裕公司,设一大造酒厂,制造萄萄酒,其工业不亚法国之大厂……张君以一人之力,而能成此大业,可谓中国制造业之进步。”孙中山还特地题赠“品重醴泉”四字,以示嘉勉。康有为亦书赠一首诗云:“浅饮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更复法华写新句,欣于所遇即为家。”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上,身为中国实业考察团团长的张弼士,就以张裕公司所产的酒参展,其中“可雅白兰地”“琼瑶浆”(后改“味美思”),“解百纳”(后改玫瑰香)三种名酒,“可雅白兰地”荣获金质奖章,“琼瑶浆”和“解百纳”则获最优等奖,这是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第一次获得金牌。此后,“可雅白兰地”便更名为“金奖白兰地”,饮誉中外。

  1915年4月,年过古稀的张弼士,仍应美国总统威尔逊之邀,率团赴美考察,签订中美银行合约和筹备北京、上海和美国纽约、三藩成立中国合资的第一家国际金融机构。1916年9月,张弼士在印尼巴城五知堂住宅,设中秋宴会,为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金奖和赴美之行,答谢中外宾客。宴会上,他频频举杯祝酒,因兴奋过度,心肌绞痛突发,12日病逝于荷兰皇家医院,享年七十五岁。张弼士逝世后,遵照他生前“叶落归根”的愿望,移柩归籍安葬,途经新加坡、香港时,英荷政府下半旗致哀、港督躬亲凭吊。灵舟由汕头溯韩江而上,两岸民众到处设牲祭奠,盛况空前,极尽生荣死哀。

  1917年5月,黎元洪特派广东省省长朱庆澜赴大埔致祭,赐撰碑文,并送挽联:

  念粤中实业萧条惜彼苍不留此老;

  比汉代输边踊跃问当世更有何人?

  国学大师章炳麟亦送挽联:

  南人光祖国;

  天际拟归魂。


  作者:黎莉

  来源:《岭南文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