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民族英雄蔡蒙吉

2023-04-27 来源:本网

  蔡蒙吉(1244—1277年),字梅庵,广东程乡县饶塘堡(今梅县挑尧镇)练坑村人。他是宋末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

  蒙吉幼年聪颖过人,有“神童”美称。他读书能一目十行,8岁能背诵五经,诸子百家皆能通晓。当时地方老师郑景仁,知州贾全曾特地召他进行考试,对彼优异成绩深感惊奇不已。

  他幼年从师进士侯安国。据《光绪嘉应州志》卷二三记载,南宁理宗年间(1225—1264年),福建宁化县乡贡进士侯安国来程乡掌教。“初梅州僻岭南,经学未开,安国掌教,他文风日盛,以春秋授门徒。蔡蒙吉童子科进士,为宋忠臣其最著也。”从此梅州文教日盛。至今梅江区三角镇湾下乡侯姓仍设有纪念他的“安国小学”。

  蒙吉于12岁时,即参加丙辰(1256年,宋宝祐四年)童子科考试,被考选为进士(为宋代二百年间梅县七进士之一),并被授给官衔为迪功郎。蒙吉考取进士后,再殿试诠御,得名列第一,官职由原迪功郎加三级授为从政郎,韶州司户兼司法义兵总督,但并未上任,因度宗时期(1265—1274年),外受元兵南侵,宋地日削;内则遭奸臣贾似道弄权,朝政颠倒,天下大乱。及至恭宗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入侵益迫,朝廷下诏四方勤王。蒙吉毅然就任由梅州知州汤执中任命的梅州签书事,义兵总督。他统兵6000余众,决心恢复宋室江山。身处外敌入侵,他捐家财和自己薪俸以充军饷,而且开仓赈济受灾群众。蒙吉统率的义军声势浩大,威震梅州。

  同时,在他任职期间,极其注重人才培养,关心地方教育事业。他自己就曾捐献土地,创建松原堡义学。蒙吉此举实为开创梅县设义学之先河。自后梅县各地开办义学者日众,其势如雨后春笋,他为梅县教育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将易正大气势汹汹,攻陷梅州。那时,贪生怕死的州官竟降敌叛国。蒙吉则率义军坚持抗战,他英勇地指挥作战,坚持守城。激战半月多,终因援绝,兵败被俘。

  蒙吉旋被监禁于兴宁县城,易正大释其缚,欲重用之。又唆使蒙吉旧属叛徒陈一元,用尽各种卑鄙手段,妄图诱迫蒙吉投降。他忠贞不渝,宁死不屈,义正词严地痛斥叛徒曰:“吾但知尽忠报国耳,岂能屈从人奴而苟生乎?吾乃宋室家臣,世食宋禄,决不投降,望速杀之!”当蒙吉遭叛徒杀害时,神态自若,从容就义,脸不改色,在入侵者面前,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被杀后遭暴尸三日。据传,是时蒙吉尚颜色如生。叛徒陈一元见此状不禁惊惶万分,遂赶快埋葬其尸体。时蒙吉年仅33岁。

  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三月,右丞相兼枢密使、信国公、民族英雄文天祥从福建漳州移兵广东潮阳,收复梅州时,文天祥惊闻蔡蒙吉死难,嘉许其忠烈气节,并移其棺柩还葬于梅州,表其坚贞,亲题“忠节乡贤”榜其乡。葬礼显得极其隆重,并迎蔡蒙吉神主入梅州学宫以享春秋二祭。载州志,入七贤祠。赐圣旨金牌谥忠节。文天祥并在原籍松源祠堂内,亲书“忠孝廉节”四字表其忠。后人于门首建“三代进士德泽坊及童魁坊”以表家学渊博,在原籍松源祖祠对面燕洋湖(地名)建造“神童书院”(又名蒙吉书院),在祖祠左侧山门寺右边居地倡建义学,以培育人才。上述三个古迹今仅存遗址。

  文天祥还亲撰祭文曰:

  嗟乎蔡公,振纲扶纪,殉难捐躯。予以间关,观公形形而徒伤凄切。欲公话而不得一语。匹忠贯义,垂格离离。公之精神,无望不在。在天地为神衹,在山川为社稷,在群邑为乡贤。春秋二祭,颜食万年。意公之生也,名垂竹帛,公之死也,重若泰山。允为朝廷仕者之模范,宗族后裔之仪型。

  文天祥驻军梅州数月,亦常对群众说:“签书蔡公与潮州太宗马发公(名维骐,字介堂,南宋末端宗年间任潮州守将。元兵迫潮城时,守令惧走。马发一面慰劳将士,同时率领军民英勇抗击元兵,卒战败服药死,全家殉之。后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特修墓祠于潮州城北金山顶上,至今犹存)。皆广东豪杰也,吾不及一见,吾不幸也。”

  蔡蒙吉遗体原葬于梅县牛岗坪。清乾隆间迁葬于松源饶塘练坑村(新中国成立后被列入县第二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早在清康熙年间,其牛岗坪坟右侧为武生卢乙英所占。当时梅县州官王吉人闻讯即亲临坟场审判,他指出:“蒙吉蔡公乃先朝名贤,宋室忠臣,你等不肖,竟敢占越,得无有欺先贤之罪。勿论先贤之坟,即其后代为子若孙之冢,亦当念其前世有功德于民,而不忍占也,速宜迁去,不论远近,凡蒙吉公坟望而见者,尽皆平迁焉。”同时,王吉人还亲撰文祭之。其文曰:

  进士蔡公,历世簪缨,八岁通经,十二成名,司户韶阳,权督义兵。易正之难,死国守贞,暴露三日,颜色如生。文公祭葬,忠烈同情,永罄俎豆,万古斐声。

  清代举人丘俊,重九登高,曾往瞻仰蒙吉墓,也曾作诗曰:

  前贤遗迹动秋观,千载精忠吊万难,碧血埋颜山化碧,丹心照简史流丹,参天古木孤臣恨,雨暗天暝古国寒。重九登高参揖拜,愧无蘋藻见坟坛。

  蒙吉不只是伟大的义士,民族英雄,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诗作多情景交融,寓意深邃。或同情民间疾苦;或包含爱国激情。例如,梅县东北松源镇境内有座王寿山,山高入云。蒙吉曾作《王寿山》诗曰:

  王寿山头石径斜,不知何处有仙家。烟霞踏遍芒鞋破,一路春鸠啼落花。

  他的这首绝句曾博得清末民国初伟大诗人丘逢甲的赞赏。蔡蒙吉又有《游阴那山即景》诗一首曰:

  宫阙天悬绝胜奇,况临泉石画中窥。五峰青翠冠攒玉,二水周回练拂漪。

  鱼鸟若能鸣正定,猿猴一似发菩提。沉沉钟鼓山间寂,客亦忘言自得之。

  他在另一首《游山探梅》诗写道:

  满径凉露滴涓涓,缕缕擅心欲吐难。烟霞踏破芒鞋路,惟有鹧鸪啼落花。

  据《客人先正诗传》中,有一首咏蔡蒙吉生平事迹的诗:

  力尽当年难瞑目,驱除恨不到龙沙。忠魂应恋名山好,一路春鸠啼落花。

  为纪念民族英雄蔡蒙吉义士,梅县地方人民先后在梅县梅城镇、松口镇建立了“七贤堂”、“七贤亭”(纪念刘安世、文天祥、张九龄、狄青、蔡蒙吉、韩昌黎、程旻等七人)、“蔡蒙吉纪念碑”等。“七贤亭”一直屹立在梅县城北门金山顶之巅(梅县图书馆之后山)。建于1937年,因年久失修,有可能崩塌。1987年梅县文博部门,为保护好这座文物古迹,呈请政府同意拨款1.5万元进行修葺。1988年初修复告竣,它已恢复原貌,还加砌了石级,方便游人登亭瞻仰。

  “蔡蒙吉纪念碑”原设在梅县松口镇西二里的上坝头,它是在清代道光二年(1822年)由丰顺县司巡检徐心蓝所倡建。民国初年,因上坝头须改建码头,遂将此碑迁竖于松口镇中山公园内桥头左侧湖畔的革命先烈“密庵亭”下侧。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梅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1966年已遭摧毁。现只存该碑的地基而已。

  作者:何国华

  来源:《岭南文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