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堂与足球之乡

2023-02-17 来源:本网

  “足球之乡”,梅州所具有的这个美誉酝酿于20世纪20年代,在经历30年的发展后,到1956年,国家体委正式授予“足球之乡”的光荣称号。在这近代中国儿女救国、兴国、强国的30年里,梅州民间足球运动蓬勃兴起,足球队员茁壮成长,“足球之乡”向人们娓娓诉说着梅州人民爱国、爱乡的感人事迹,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历史长河中,放射出“爱国爱球”的耀眼光芒。

  1929年,张作晋、林立起、侯景超、黄雨柏、蓝金、杨运遴、蛮古(温集祥)……这些简简单单的人,建立了第一个联系华侨的纽带和民间外交媒介的民间团体“梅县强民体育会”。“梅县强民体育会”折射出侨眷自发组织侨乡民众开展体育运动,强民之身、壮民之志、扬国之威的良苦用心。首任会长是印尼归侨温集祥,活动经费主要靠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的赞助。自成立以后,“梅县强民体育会”为梅州侨乡的体育运动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并取得优异成绩。以“梅县强民体育会”队员为主组成的梅县足球队,首次参加第十三届、第十四届省运动会,荣获省县联赛冠军。旅港嘉应商会会长林翊球邀请梅县足球队访港,从而拉开了梅州和港澳足球往来的新篇章。他们邀请“亚洲球王”李惠堂为队员传授球技,梅县足球队还与香港南华队比赛,并以2比1战胜英国驻港海军足球队,此为梅州足球队和港澳足球队的首次交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该会号召全体会员投入抗日救亡工作中去,除以足球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外,还以戏剧、音乐等进行大力宣传,将所得门票收入全部捐献慰劳前方抗日战士。强民体育会还出版《燎原》月刊,发行《正义报》,主办工人夜校等活动。广州沦陷后,民国省政府迁到韶关,在韶关举行“汉魂杯”全省足球赛,梅县以强民为主力参加比赛,勇夺桂冠。新中国成立后,以“强民体育会”会员为主力组成的梅县足球队,两次代表广东省参加中南区足球赛,均取得好成绩。1955年“强民体育会”队员在武汉举行的全国分区足球锦标赛中,荣获冠军。正因取得了这些骄人的业绩,国家于1956年授予梅县侨乡以“足球之乡”的光荣称号。

  一个小小的足球,带来的只是球队的殊荣?不,绝不止这些。它像一颗搏动有力的心脏,在硝烟弥漫的年代,给民众送去沸腾的热血,在士气低靡的时刻,跳跃着、呼号着必胜的信念。梅州的足球,给梅州人民带来了力量;梅州足球,走出了梅州,撞击出全国人民团结、奋发、强国的激情。让我们把镜头再拉得近一些,聚焦“亚洲球王”李惠堂。

  1926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灭后。热火朝天的梅县足球运动骤然间如窒息于冰窖里。或许,在苦难中挖掘出的一丝成就才是价值的真正体现,就是在那个时代,南方足球界人才脱颖而出,远东运动会凸现出第一代球王唐福祥、第二代球王梁玉堂、第三代球王李惠堂。

  李惠堂(1905—1979年),字光梁,号鲁卫,是我国三四十年代足坛上举世瞩目的球王。

  李惠堂出生在香港铜罗湾大坑村,其父李浩如是建筑巨商。他6岁时,被父亲送回五华老家锡坑读书,课余常与小皮球作伴。一有空他就在祖屋“联庆楼”门坪,面对墙壁或狗洞踢球,并常与同龄人到草坪对赛,小皮球破了便用布团或青柚代玩。几年后,父亲让他回港读英语,期望日后接替他的建筑生意。在英办皇仁书院学习期间,他仍偏爱足球运动,常玩得入迷。1921年他加入大坑童子足球队,出席南华体育会举办的少年夏令杯赛,他球艺超群,被选入南华足球队乙组,时年16岁。他身高1.82米,速度快,动作敏捷,控球技术尤为出色。不到一年,被提升为南华队甲级主力队员。接着被选为中国足球代表队员,赴日参加第六庙远东运动会,建功不少,名声大振。此后,他先后征战香港、上海等地并频繁出国比赛,孕育出崇高球德和精湛球艺。

  1923年李惠堂18岁时,随南华足球队远征澳洲。当地一家报纸以漫画把南华队员描绘成面容憔悴、骨瘦嶙峋,拖着长辫子的鸦片烟鬼形象,标题是“明天中国足球队登场之前瞻”。李惠堂与队友们看了非常气愤,发誓要踢好这场球,为国家民族争光。队员们不顾长途奔波的疲劳,第二天就进行首场比赛,开场仅5分钟,李惠堂就“梅开二度”。整场比赛,他一人独中三元,轰动了整个澳洲。翌日,该家报纸完全改变了腔调,盛赞中国年青足球队智勇双全,市长还给李惠堂颁发特别奖金,从此洗雪了“东亚病夫”的耻辱。

  中国足球队出席奥运会后,应邀到英国与阿仙奴职业足球队比赛,虽以2比3见负,但当时能取得如此成绩并不容易。当晚在伦敦市长宴会上,英国足协秘书长格斯发表演说,盛赞中国足球队高明,再也不敢轻蔑中国人了。

  20年代的上海,足球命运完全操纵在外国人手里。1925年,年轻的李惠堂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从香港来到上海,决心要与外国球队较量。李惠堂在上海期间,自己的球技正值巅峰状态,由于球艺出众,22岁即被上海复旦大学足球队聘为教练。随后,又参加上海乐华足球队,战绩显赫。1926年,李惠堂率领乐华足球队参加上海举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赛,4比1大胜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创造了上海华人足球队首次击败外国足球队的纪录,为中国人民争了气、增了光,并取得可与洋人争雄的地位,大大改变了西人对华人足球队的看法。当时球王有诗云:“百步穿杨人共誉,红须碧眼也惊奇。”在上海的声威提高了国人的社会地位,消除国人的自卑感。

  1936年赴欧参加奥运会,沿途进行了27场比赛,取得23胜4平的战绩。李惠堂建功至大,威震亚洲,他有诗云:“中华儿女阵堂堂,一战功成廿七场,侨众欢呼天地震,病夫气吐也眉扬”。1941年,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不愿做亡国奴,借到澳门比赛之机,辗转回内地。他与家乡人组建了五华足球队,并在家门口贴上了一副对联:“认认真真抗战,随随便便过年。”同年,香港南华队远征马来西亚时,马国最强的军联队,趾高气扬,认为必操胜券,而南华队一鼓作气,以11比0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球王独进7球。李惠堂代表香港队参加上海举行的全国第六届运动会时,香港队与安徽队比赛时以24比0大胜,李惠堂个人射入16球,创下一场球赛个人入球最高纪录。而且多年来李惠堂在绿茵场上命中之数达到近2000个,创世界纪录。

  李惠堂在足球生涯中始终把体育道德列为首位,并身体力行。他常以宽宏大度的球德去感化队友与对手。1937年在印尼爪哇三宝垄足球比赛时,李惠堂被对方后卫“独眼龙”有意踢断左腿胫骨,按当地法律要给制造事端者判刑。李惠堂对前来取证的警长表示说:“……宽恕他吧”,警长很感动。第二天“独眼龙”手携鲜花,来到球王病榻前,表示道歉。

  李惠堂在足坛驰骋20余年,他率领的球队曾三次被挖角,他却一直坚持在原队效力,而对被挖角者照样保持着友谊来往。香港、上海、印尼、法国和英国等足球机构,曾以重金聘他为其队效力,都被他婉言谢绝。人们说他“既有读书人的傲骨,又有运动员的风骨”。

  1941年冬,香港被日军占领,敌伪勾结,准备以球王名望,组织足球队到长春参加伪满登台十周年典礼。他们先函电敦促,继而派专机到香港“迎接”,并许以高官厚禄利诱球王。而惠堂以国家利益和民族气节为重,毅然借机组队到澳门比赛。在友人帮助下,几经周折历时一个月才从澳门经广州湾、桂林、衡阳、韶关等地,回到五华锡坑家乡。在桂林时受到李济深的接待,离桂林途中他写了感怀诗:“世乱时虞历万难,今朝脱险向长安。桂林山水迎人笑,我正飘零意未宽。”

  1942年回到家乡后,他先后组织五华足球队和航建足球队,在梅县、兴宁、韶关等地巡回比赛,盛况空前,大开球迷眼界,有力地推动了梅县等地足球事业的发展。尔后,为了响应宋庆龄发起的黄河决堤救灾和慰劳抗日伤病员和孤儿举办足球义赛宣传活动,李惠堂到桂林组织广东足球队,参加四省“元首杯”足球赛。他先后在桂林、柳州、南宁、重庆、成都、南充、自贡等地举行足球义赛,共计139场,筹款贩灾,支持抗日救国。其诗云:“海角归来奔国难,名成献艺赛频频。”为支援抗日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李惠堂的足球基本技巧全面、过硬,动作娴熟,控球能力特强,左右脚不分轩轾,球一旦被搭上,便好像吸铁石。只见球在他两脚之间盘旋滚动,动作敏捷,巧如灵猫。球王射球高艺也名震世界体坛。他射门命中率高,角度刁,办法多,加上他的脚头重,常能不拉后腿迅即作有力发射,极具威胁力。扣射时不论是什么方向来球,站在什么位置,角度高低都能力发千钧,收到百步穿杨之效。特别是当射球受对方紧迫堵住角度时,便使用卧射绝技,频频奏效,因为扣射角度扩大了,在球门犹豫的一瞬间,球即应声入网。他这一绝招在其中鹄中占了六成左右,巴西球王贝利都非常钦佩他。他的盘、带、抢夺、传递、挑球过头和扣射等技巧都很出色,所以,他在球场上一举动即气象万千,博得观众的频频喝彩。当时从上海到全国广泛流传着一句话:“看戏爱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李惠堂在足球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他能把实践中的普遍规律上升到理论上来认识。他写了很多有价值的足球实践和经验的著作。

  他的足球理论对于普及与提高、足球基本技巧熟练与日常练习、技巧全面与单项专长、足球技巧在球场上的地位、智慧与体力、集体与个人、士气高低与胜负、最后几分钟与胜负等的彼此关系,都作了很富有哲理的阐述。他积几十年的体坛实践经验,写出许多很有价值的足球运动著作,主要是《足球经》《球圃菜根集》《足球技术》《足球规则诠释》《杂果盘》《香港足球五十年》《足球登龙术》《鲁卫吟草》《足球读本》等十多本名著。以及散见于中外各地报刊杂志的文章千余篇。他还在国内外专业学校或社团演讲几百场次。他挂靴后仍受聘为香港“丽的呼声”电台的体育评论员。他对中英文、书法、诗词等造诣颇深,口才流利,演讲娓娓动听。

  李惠堂球王在半个世纪球坛生涯中,经历道路很不平凡,他是世界足坛杰出名将,曾获金奖一百多枚,奖杯一百二十多座,并获“世界球王”美誉,威震寰宇。他又是香港足总执委、亚洲足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足联副主席,又享有亚洲球王以及1976年德国权威足球杂志组织评选为世界五名球王之一。香港知名作家李尔康赞球王诗:“独占球坛傲大千,九州才气让君先,论名已胜公卿贵,守义岂输国士贤。”

  1990年12月广东省体育总会与五华县政协联合在五华举办“球王李惠堂足球研讨会”,会后,省、县均出了专刊。2001年北京中央电视台录制了《百年英豪一代球王李惠堂》电影记录片(上下集)向全国播放。这一系列举措都是旨在振兴中华民族精神,激励中国足球早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李惠堂,拼搏奋斗了一生,这个鲜活的事例,言传身教,让我们领悟了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中,中国人民永远也打不倒、压不跨、摧不毁的冲天豪气、坚强韧性和仁爱之情。

  正是千千万万个“李惠堂”,给足球注入了一种不朽的精神——团结、爱国,注入了一种永恒的气节——不屈、傲骨。也许,正是人们赋予足球的这种象征意义,梅州被誉为“足球之乡”,也正是这种象征意义,我们今天重提“足球之乡”,寄寓此“球魂”传承不息。

  作者:李广铸

  来源:《岭南文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