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袁崇焕

2020-06-28 来源:本网原创稿

何国华 吕器

  袁崇焕是我国杰出军事家,明末著名抗击后金的将领和民族英雄,官至明末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为卫国立下丰功伟绩,最后蒙冤而死。
  袁崇焕(1584—1630年)字元素,一字自如,于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公历6月6日)出生于今东莞市石碣镇水南管理区。其祖父世祥,父子鹏,母叶氏,兄崇灿,弟崇煌,妹某适同乡唐氏。水南村前横大江,山清水秀,沃野平旷,为珠三角的鱼米之乡,与广深铁路石龙站毗邻,水陆交通顺利。改革开放后投资者众,现有各类企业150多家。
  袁崇焕生后在家乡生活了14年,后随祖父和父亲迁居广西藤县白马村。崇焕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乡试中式举人。后曾三次进京会试皆落第。俟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三甲四十名登进士。
  崇焕登进士后,初任工部观政,旋调至福建省邵武县任知县。他刚问政,就表现出父母官的心志,勤政爱民的作风,凡民间冤屈无不伸雪。清乾隆《邵武府志》就盛赞他为政风范,一本儒家仁道,亲民爱物,关心百姓疾苦。他能文能武,平日勤习武功。有一次,居民失火,他救火心切,身穿朝服朝靴,急跳上屋顶,登墙如履平地,卒将烈火熄灭。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知县三年任期已满,声誉鹊起,前往京城朝觐和考绩,深孚众望。当时,后金(清)努尔哈赤派兵攻破西平堡,广宁守将竟投敌,而巡抚王化贝,经略熊廷弼又撤入山海关,人心惶惶,京师戒严。其时,崇焕毅然单骑出关,视察关内外形势,回京后即表示:“予我兵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地。”当时,御史侯洵上疏力荐,请破格用之。二月,崇焕被擢任为兵部主事(掌管疆域图籍),他到任后,即只身出关,详察地形地利,拟就战守方略,并请缨守关,被任为山海关监军;同月,又升任为兵部佥事衔。且受命与阎鸣泰同监军山海关。崇焕一再奏请招兵买马,修缮武备,筹措钱粮,固建城堡诸策。熹宗(朱由校)纳其奏,拨金20万两以充辽东防务。袁以两广军士善战,特从桂西田州(今田东县)、泗城州(今凌云县)、龙英州(今天峨县)各招瑶兵2000人,并开赴山海关训练。与此同时,袁派人往天津等地购办战略物资,积极制定广式战船。还上书请调广东水师2000人到辽东海域训练海军,以固海防。且与蓟辽经略孙承宗密切合作,命参将祖大寿督建有战略意义的城堡宁远(今辽宁兴城)新城。崇焕更与士卒同起居,共甘苦,这样很快就练成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
  天启五年(1625年),后金定都沈阳,觊觎中原。其时,明朝廷太监魏忠贤专权,以其阉党高第取代孙承宗经略辽东。高第怯弱无才,认定关外不能守,尽撤去锦州以及大、小凌河诸战略要地武备,调兵入关,放弃辽河以西广大地区。崇焕力主“有进无退”,哭誓:“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十四日,不可一世、威猛自傲的后金主努尔哈赤得知崇焕势孤无援,而率兵13万西渡辽河,连陷锦州等地。二十三日派精锐之师猛攻宁远,又派人劝降。这时,袁崇焕刺写血书,激励将士万余人誓与城共存亡。
  努尔哈赤全力攻城,连攻两天,不惜冒死凿城挖墙。崇焕官兵沉着应战,以新式西洋巨炮还击。努尔哈赤中箭而逃,第一次惨败于袁崇焕手下,其本人愤郁成疾,八月间背发毒疽而逝。此役乃取得了辽东战史上空前大捷。当时,兵部尚书王永光竟束手无策,以为宁远必不守,京都愁云满城,而崇焕捷报骤至,人们莫不欢欣雀跃。
  袁崇焕以宁远战功,而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三月又升任辽东巡抚。他以辽东人守辽东的方略,内抚军民,外修边备。动员此前流落关内的辽人返乡生产,使得惨遭掠夺、满目疮痍的关外危疆竟成为商旅辐辏,车水马龙,“远近望为乐土”。明廷再擢其出任兵部右侍郎。
  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称帝,改称清太宗,国号为清。
  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初六日,皇太极亲率精兵15万人西犯,十一日,攻破大、小凌河,即围攻锦州,扬言“誓报父仇”。崇焕派尤世禄、祖大寿率领精骑4000人驰援;又命守将满桂出城迎敌,崇焕自己凭堞大呼,激励士气,且三次用红夷大炮轰击,后金四王子受伤。三十日,皇太极只好退兵。及至六月初四日,后金皇太极又佯攻锦州,实乃转移主力奔赴宁远,中途遭明军两路伏兵夹击,及抵宁远城下,复遭守军的西洋大炮轰击,清兵死伤狼藉。与此同时,崇焕命大寿、世禄从锦州回援,迂回围歼清兵于宁远城外,清兵不支,再改攻锦州,袁指挥率众疾追。宁远守将赵率教内外夹击,恶战近一月,金兵终以“士卒伤亡甚重”而告退。是役皇太极长、次子皆阵亡,后金大将固山额真、牛禄额真等30余人战死。皇太极为之“大放悲声”,悻悻毁大、小凌河二城,午夜仓惶败走。
  此次“宁锦大捷”,朝廷论功行赏,悉由太监魏忠贤操纵安排。崇焕身为战役总指挥,但由于性正直,不阿谀奉承魏忠贤,未为魏筑生祠,致不只没记功升官,反遭魏忠贤诬以“锦州危急时按兵不动,为暮气大甚”,罪加一等。朱由校昏聩信谗言,竟罢其官。崇焕于天启七年七月初一日,南归故乡。崇焕于十二月初四回到故乡水南村。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朱由检即位。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伏诛。十一月,起用袁崇焕为大都御史,兵部添注左侍郎,督师蓟辽,兼登、莱、天津军务。其时,崇焕正在返家途中。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并敦促他上任。
  崇焕于同年七月入京。十四日,崇祯召见于平台,咨以方略,崇焕对以“愿假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恢复之计,不外臣昔年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着之说”。崇祯称意,赐予上方宝剑。
  崇祯元年七月,十月,宁远和锦州皆先后发生哗变,崇焕都做了妥善处理。他继而从头整顿军务,汰其老弱,定兵定饷。辽东四镇关宁、登莱、天津,蓟州共有官兵10.3万人,马8.16万匹,每年饷米80.39万斗,料17.5万余斗。每年还节约300多万两,又对官兵勤加训练。锦宁一带士气大为改观,真是粮足兵精。后金曾于崇祯元年八月二十二日、二年正月初二日、润四月二十七日,先后三次入侵,皆为崇焕所击败。
  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七日,金兵大举侵犯,从长城大安口入围遵化直逼京师。十一月初一日,崇焕闻报,急趋山海关,征召祖大寿精选宁远兵入援。初四日,大寿援兵至,崇焕亲率西驰,初九日至蓟州,分兵防守。十二日至马伸桥,与后金前哨兵相遇,大败之。十四日,探知后金兵越蓟而西,崇焕即率兵西追。十七日,先于金兵至北京左安门,背障京城,西迎强敌。二十日,崇焕大胜后金兵于广渠门。二十三日,后金兵移营南海子,崇焕率兵与战,后金兵大乱,下令退兵。正当崇焕乘胜追击之际,十二月一日,忽报皇帝召见,崇焕与祖大寿式服而入,晴天霹雳,崇焕竟遭逮捕,下诏狱中。
  原来,后金皇太极战败,乃施反间计,伪言与袁密有成约,贿太监密告于帝。且由于宰相温体仁及兵部尚书梁廷枏与袁崇焕有隙,阉党遗孽高捷又百般进谗构陷。温、高合谋,诬袁附敌,引敌长驱直入。崇祯帝遂为奸臣所惑,崇焕被以“引敌逼和,居心叵测”之罪而捕之下狱。
  当时,朝野正直之士纷起营救,或上疏辟诬,或请以身代者,三军痛哭,不可胜数。但朝廷俱不置理。崇祯三年八月二十六日,一代忠臣竟被磔于市,年才四十有六。崇祯自毁长城,从此守边抗金无人,亡国已定矣!袁妻黄氏在藤县投江自尽。在他身边和家乡东莞的亲人,皆被流放于福建、浙江一带。袁无子,亦无财,唯矢志于抗清守土。崇焕遗著有《袁督师遗著》三卷,附录一卷传世。
  袁崇焕遗著有《绝命诗》曰:“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悉无勇将,书生事业总难成。无情岁月催鬓白,如海丹心按不平”。读之催人泪下。
  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农民军李自成破北京,崇祯自缢死,五月初二,清军攻入北京。崇祯堂兄朱由崧即位南京,改号弘光。崇焕好友中书邝露、主事梁稷上书弘光帝,为崇焕申冤,得官复原职,赐葬。但崇焕墓在北京广东义园,未能兑现。后桂王即位广东肇庆,改元永历,赐崇焕曰襄愍。及至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十二月,清高宗谕其军机大臣曰:“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辽为难,但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从此,崇焕得以彻底平反。
  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康有为认为,袁个人生死,非止关系到明朝的兴亡,直接关系到中国之命运,他评论明崇祯帝冤杀袁崇焕时说:“卒自坏长城,而亦殄灭。”梁启超也认为:“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千古未始有也,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又不少人称袁崇焕为“东莞岳飞”。
  袁崇焕被杀后,其仆佘某(后人称为佘义士)将尸葬于北京广东义园,佘氏结庐其旁,为之守墓,世代相传,至今已历十七世(今佘幼兰一家)。广东旅京人士,数百年来祭扫不绝。及至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二月,南海名士吴荣光感其事迹,在墓前立“有明袁大将军墓”。碑高2.2米,宽60厘米。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北京城市建设需要,所有义冢一律要迁出郊外,1952年5月14日,著名民主人士叶恭绰、柳亚子、李济深、章士钊四人为此联名上书毛主席:“兹当提倡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之际,拟乞饬所司处袁崇焕墓特予保留。”仅两天,毛主席即批示:“彭真同志(当时北京市长)查明处理,我意如无大碍,袁崇焕祠墓应予保存。”袁墓遂得以保存至今。袁墓坐落于今北京市95中学操场边缘。袁墓和祠、庙皆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于2001年由市政府拨款重修袁祠,而今已焕然一新。
  1998年8月初,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一行100多人,访问了石碣镇水南村民族英雄袁崇焕故居,并呼吁海内外人士齐心协力重修英雄故居。2000年6月31日,庆祝《袁崇焕传》20集电视剧首映式在东莞市石碣镇袁崇焕家乡举行。水南管理区“袁崇焕纪念公园”已于2001年8月动工兴建,使之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和旅游胜地。
  目前,袁崇焕当年生活、战斗过的藤县、平南、兴城(宁远)都在重修袁崇焕纪念碑公园。袁的故乡东莞石碣镇水南村现尚存袁崇焕故居(听雨楼、月楼)、袁督师祠、皇马塘等遗址。崇焕英灵地下有知,当含笑于九泉矣!
  来源:《岭南文史》杂志,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专员徐南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