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响百年遗音!廉江市非遗项目安铺锣鼓,领略百年民乐古韵

2022-09-27 来源:本网

  “咚咚咚锵!咚咚锵!”九洲江畔,廉江市古镇安铺中山公园里,阵阵铿锵有力的锣鼓声远远入耳。循声而至,只见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带领数名青少年练习安铺锣鼓。老少鼓手们挥汗如雨,仿佛在为安铺锣鼓这项非遗项目持续注入能量。

安铺锣鼓文化传承人戚康才。

  安铺锣鼓创始于明朝,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其韵乐淳朴雄浑,鼓声起伏如潮、振奋人心,因而凡遇喜事、赛事,必有安铺锣鼓为之助兴。2017年,安铺锣鼓被列入湛江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次参加广东省岭南文化节,省市非遗展演,2018年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央视少儿春节联欢晚会演出。

  

  鼓镲锣铛配合

  演绎美妙民乐音诗

  “咚!咚!咚!”随着间断性的集合鼓鸣,鼓手出场并迅速站好位置,安铺锣鼓第十七代传承人戚康才一声令下,鼓乐齐鸣,节奏急促、密集的鼓声响起,吸引周边居民驻足观赏。

  “安铺锣鼓鼓声时而轻风细雨,如温婉细腻的女声;时而如电闪雷鸣,像激昂澎湃的女声,这是安铺锣鼓得以扣人心弦的独特魅力。”介绍起安铺锣鼓,81岁的戚康才中气十足。自10岁跟从前辈学习安铺锣鼓,他几经沉浮,多次担当传承重任,创建安铺锣鼓头艺术团,为几经失传的创新发展劳碌70余年。

  安铺锣鼓是廉江极具地域色彩的民间艺术之一,吸收了八音鼓、狮子鼓、五星鼓、七星鼓等乐器的精华,在历代传承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传统的安铺锣鼓以一只大狮鼓为主,配以一至两个单鼓、四对大镲、一个高边锣和一个铛,锣鼓有单击、双击、顿击等多种敲打形式,表演形式多样。“必须有其他乐器的配合,一人无法撑起整个表演,而且每种乐器在打击时都有不同的技巧。”安铺锣鼓头艺术团副团长麦华盛介绍道,他在表演里主要负责敲击铛。

  据戚康才介绍,演奏时,鼓在整个乐曲中起指挥、起头作用,控制乐曲的节奏速度;大镲起主骨架支撑作用,控制乐曲韵脚形成对比;锣任则使乐曲显得有声有色、色彩丰富而奇特;铛则能使乐曲显得活跃、热烈而激情。

  传统的安铺锣鼓一人击打一鼓,戚康才觉得较为单调,便在传承的过程中对其不断创新。“一人打双鼓这一创新模式,在表演过程中实现骤变,使气氛走向高潮,同时可以美化观感。”戚康才虽年事已高,但仍坚持学习、创新,灵感来临时甚至会以筷子为鼓槌即时创作。

  免费培养教学

  致力延续传统技艺

  如今,安铺锣鼓这类非遗项目的生存空间日益缩窄。“甘愿沉下心的年轻人不多了。”戚康才、麦华盛作为元老级人物,银丝已绕满头,对于安铺锣鼓的传承十分担心,在他们看来对锣鼓青年的培养工作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为了将安铺锣鼓代代相传,安铺锣鼓艺术团多次走入安铺校园,向学生介绍安铺锣鼓,展示锣鼓魅力,同时承诺每次训练都选择在学生课余时间,基本固定在每周五、六晚上7时开始训练。“学生只要肯学,愿意坚持,我们都免费教学,有些天赋异禀的学生即使不够年龄我们也愿意破格招入。”戚康才说。

  戚康才7年前招入的麦柏豪,便是那些极具天赋的学生中的一名。初遇麦柏豪,他还是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孩童,身高连锣鼓都够不着,但却对安铺锣鼓情有独钟。“刚开始是表哥在学,柏豪跟着哥哥来观看过几次表演,没想到他能记下完整的鼓谱,回家用盆当作鼓敲打起来。”对于儿子的天赋,母亲黄玉燕十分吃惊,立即带儿拜师学鼓。而后,站在黄玉燕准备的小板凳上,麦柏豪开始训练、随师表演。

  “作为地道的安铺人,很支持戚康才师傅将安铺锣鼓教授给更多年轻人。”李广燕的女儿陈依婷今年12岁,是安铺镇第一小学一名六年级学生,在课余时间会来训练。

  “我儿子陈希烨现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是戚康才的第一名徒弟。”多年来受到戚康才和儿子的熏陶,陈略对安铺锣鼓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戚康才等前辈的培养下,陈略正申请成为安铺锣鼓第十八代非遗传承人。


  文/许筱倩  李廷睿

  图/陈文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